2019-12-27 06:00:00
餐饮企业想要在规模庞大的火锅市场分一杯羹的态势仍在彰显。
“我们测了一下,湊湊这个品牌在中国的胃纳量最少在1000家以上,所以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。”12月26日,在接受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采访时,呷哺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这样表示。
湊湊是港股上市企业呷哺呷哺于2016年拓展的副线品牌。是年6月,该品牌于北京开出首家门店。据呷哺呷哺最新透露,目前湊湊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00家。
呷哺呷哺中期报告显示,截至今年6月底,湊湊的门店数量为61家。这意味着,今年下半年来,湊湊新开门店39家,平均不到一周即新增一家门店。据称,未来湊湊将下沉市场发展,同时还将进军海外市场。
要去东南亚开店
和呷哺呷哺集团主品牌呷哺呷哺1000家门店的体量相比,湊湊的规模还较小,但从开店速度正在加快。
2016年6月30日,凑凑在北京三里屯开出首店。到2018年底,湊湊的门店总数为48家。随着今年12月24日上海华润时代广场店的开业,三年半时间,其门店数量已达100家,折算来看,其平均13天便开设一家新店。在2019年,其开店速度已经提升至平均每7天开设一家。
贺光启表示,过去,呷哺呷哺集团在小火锅领域发展较好,但在火锅全品类中的大火锅部分较为欠缺。基于此,人均消费150元及以上的湊湊是集团多元化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了解到,呷哺呷哺对湊湊寄予较大期望。湊湊餐饮CEO张振纬此前曾表示,为了整个项目的操盘顺利,湊湊的运营和呷哺呷哺并不是一套班子,高管团队为新组成,不少成员来自王品、西贝以及麦当劳等餐饮企业。而张振纬本人的经历更为丰富,在此之前,其曾在麻辣诱惑、绿茶、白熊等多家餐饮企业担任高层。
据张振纬透露,后续湊湊将继续其快速的扩张步伐,在国内市场还将进一步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布局,并在已有的一线城市提升门店密度。与此同时,其还规划于2020年走出国门,首个布局的海外市场会是东南亚。
“作为上市公司,(在门店布局上)太远的规划不是很方便透露,我们能够说的一点是,每年的开店(数)绝对不低于上一年。” 贺光启指出,湊湊拓店计划很清晰,在中国市场,其会将前两三百名的商业地产作为选址优先考虑的场所。
未来或将单独上市
事实上,湊湊在布局之初曾多次受到质疑。
自2013年开始,大型餐饮连锁的副牌即开始被视为餐饮企业扩张突围的希望,全聚德、小南国、外婆家等企业的副牌都曾引发诸多关注及热议。但此后,真正既叫好又叫座的副牌却并不多。
事实上,一开始,湊湊的经营情况都不算靓丽。呷哺呷哺2017年年报显示,其这一年实现净利润4.2亿元,而湊湊餐厅层面的经营亏损则超过了2400万元。
不过,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注意到,湊湊的经营亏损状况已经扭转。呷哺呷哺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,当年湊湊餐厅层面实现经营利润6480万元。根据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,湊湊餐厅层面所产生的经营利润为6880万元,同比增长201.8%。
去年,张振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,未来凑凑将从呷哺呷哺集团中独立出来上市。
对此,贺光启对记者坦言,湊湊和资本市场会本着较为实际的想法和态度去“交流”。“(关于)湊湊会不会独立上市,当湊湊到一个阶段后,我们会基于股东、管理层、市场需求等来综合考虑”。
美团点评此前发布的火锅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,火锅为正餐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品类,高达13.7%,2020年,中国火锅市场规模将达7000亿元。不过,因为格局仍旧较为分散、品牌众多,火锅这一领域的竞争亦格外激烈。在呷哺呷哺开出湊湊后,市场一直认为其是意欲同海底捞竞争。
对此,贺光启并未过多评价,仅表示“别人怎么做我们不知道,凑凑按照自己的发展战略、思路、想法和步骤,坚持走自己该走的路。”
(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敏杰)
原标题:呷哺呷哺副牌凑凑开店提速,未来或单独上市
“广东财经网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fastbull123@gmail.com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