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4-18 10:18:50
近期,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,在全球金融市场搅起层层波澜,资金的避险情绪显著升温。这一现象在长期国债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,30 年国债期货强势上扬,涨幅高达 1.43%,10 年期国债期货也不甘示弱,涨幅达到 0.53%。除了作为资金避险的 “避风港”,债市资金还重新点燃了市场对央行降息的博弈预期。如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,依靠外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,启动内需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。从这个角度看,贸易摩擦的重启也并非全然是坏事,它正以一种 “倒逼” 的方式,推动政策的调整与出台,这无疑给债市带来了重大利好,股市也因此迎来了新的期待。
不过,不少投资者心中仍有疑虑:如果利率持续走低,经济步入通缩环境,股市的长牛之路是否还能延续?事实上,这种低利率、低增长、低通胀的环境,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并非新鲜事。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这些国家在类似环境下的资产表现规律,从中寻找答案。
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,美国、日本和德国都先后经历了长期的利率下行周期,直至 2022 年疫情之后,通胀和利率才出现明显抬头。利率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,其下行背后往往对应着不同阶段的复杂驱动因素。
美国的利率下行周期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。在 1982 - 1987 年,通胀下行成为主导因素,美国经济成功摆脱滞胀困境,迈向复苏之路,利率随之下降。1990 - 1993 年,银行危机爆发,经济陷入衰退,市场需求锐减,促使利率进一步下行。1995 - 1998 年,美联储实施货币宽松政策,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,美国经济持续复苏,利率也顺势走低。2000 - 2003 年,科网泡沫的破裂引发经济衰退,为应对危机,利率再次下行。2007 - 2016 年,金融危机爆发,经济大幅衰退,随后美联储长期维持宽松货币政策,市场流动性极为充裕,美债利率连续多年处于下行通道。
日本的利率下行周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。1982 - 1987 年,同美国一样,通胀下行是主因,当时日本经济运行平稳,流动性状况良好。1990 - 1998 年,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破裂,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,利率呈现单边下行态势。2007 - 2019 年,先是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,而后安倍政府推出 “三支箭” 经济政策,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,通胀中枢维持在低波动水平,利率不断走低,甚至降至零轴附近。
那么,在这些国家长期的利率下行区间内,股市的表现究竟如何呢?研究发现,利率中枢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,即利率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市表现。以美国和德国为例,在利率下行期间,两国股票指数的表现明显优于利率上行期。然而,日本却是个例外,这主要是因为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,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,股市受到重创。简单来说,如果利率走低是由通胀下行或货币宽松驱动,且经济基本面尚可,股票市场往往能有较好的表现;但若是经济衰退持续引发的利率下行,股市表现则通常不佳。需求下行导致的利率走低,对股市不利,却有利于债市;而供给端推动的利率走低,大概率会出现股债双牛的局面。
综合来看,低利率、低增长、低通胀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股市毫无机会。只要经济尚未陷入萧条危机,保持相对稳定,这种环境反而会促使政策持续宽松,有利于提升股市估值。而且,在低增长环境下,股市的涨幅未必会小。例如,1982 年之前,美国 GDP 平均增速明显高于 1982 年之后,但美股的大牛市、长牛行情恰恰是在 1982 年之后开启的。未来,中国或许也会面临类似情况。随着经济整体增速放缓,上市公司将从追求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。政策也将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经营质量,如净资产收益率(ROE)、现金流、分红等,融资市场也将朝着投融资并举的方向发展。诸如汇金增持 ETF、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,都在为市场的长牛、慢牛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。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,人们可以轻松享受增量红利,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买房,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,保险机构投资城投债甚至能轻松实现年化 10% 以上的收益率,在这种情况下,股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相对较弱。而未来经济减速,进入存量竞争时代,利率下行,资产荒加剧,投资其他领域的收益大幅下降,此时优质股权和优质公司的盈利能力便成为稀缺资源,股市的投资价值反而凸显出来。
“广东财经网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fastbull123@gmail.com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